更多
相關文章
疾病簡介
一 概述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癥候群,可由多種疾病所致。消化道是指從食管到肛門的管道,包括食 管、胃、十二指腸、空腸、回腸、盲腸、結腸及直腸。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腸懸韌帶(Treitz韌帶,譯為屈氏韌帶)以上的食管、胃、十二指腸、上段空 腸以及胰管和膽管的出血。十二指腸懸韌帶以下的腸道出血統稱為下消化道出血。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,新名詞“中消化道”改變了對消化道的傳統分段概念的認 識。新定義以十二指腸乳頭、回盲瓣為標志,將消化道分為“上消化道”(十二指…
一 概述
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癥候群,可由多種疾病所致。消化道是指從食管到肛門的管道,包括食 管、胃、十二指腸、空腸、回腸、盲腸、結腸及直腸。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腸懸韌帶(Treitz韌帶,譯為屈氏韌帶)以上的食管、胃、十二指腸、上段空 腸以及胰管和膽管的出血。十二指腸懸韌帶以下的腸道出血統稱為下消化道出血。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,新名詞“中消化道”改變了對消化道的傳統分段概念的認 識。新定義以十二指腸乳頭、回盲瓣為標志,將消化道分為“上消化道”(十二指腸乳頭以上)、“中消化道”(十二指腸乳頭至回盲瓣)和“下消化道”(盲腸、 結、直腸)。
二 病因
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癥、機械性損傷、血管病變、腫瘤等因素引起,也可因鄰近器官的病變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。
1.上消化道出血
2.中、下消化道出血
(1)肛管疾病 痔、肛裂、肛瘺。
(2)直腸疾病 潰瘍性直腸炎、腫瘤(息肉)、類癌、鄰近惡性腫瘤或膿腫侵入直腸、感染(細菌性、結核性、真菌性、病毒性、寄生蟲)、缺血等。
(3)結腸疾病 感染(細菌性、結核性、真菌性、病毒性、寄生蟲)、潰瘍性結腸炎、憩室、腫瘤(息肉)、缺血和血管畸形、腸套疊等。
(4)小腸疾病 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、腸結核、克羅恩病、憩室炎或潰瘍、腸套疊、腫瘤(息肉)、血管瘤、血管畸形、缺血等。
三 臨床表現
根據出血部位及出血量、出血速度不同,臨床表現各異。
1.一般狀況
小量(400ml以下)、慢性出血多無明顯自覺癥狀。急性、大量出血時出現頭暈、心慌、冷汗、乏力、口干等癥狀,甚或暈厥、四肢冰涼、尿少、煩躁不安、休克等癥狀。
2.生命體征
脈搏和血壓改變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標。急性消化道出血時血容量銳減,最初的機體代償功能是心率加快,如果不能及時止血或補充血容量,出現休克狀態則脈搏微弱,甚至捫不清。休克早期血壓可以代償性升高,隨著出血量增加,血壓逐漸下降,進入失血性休克狀態。
3 其他伴隨癥狀及體征
根據原發疾病的不同,可以伴有其他相應的臨床表現,如腹痛、發熱、腸梗阻、嘔血、便血、柏油便、腹部包塊、蜘蛛痣、腹壁靜脈曲張、黃疸等。
四 檢查
1.常規實驗室檢查
包括血尿便常規、糞隱血(便潛血)、肝腎功能、凝血功能等。
2.內鏡檢查
依據原發病及出血部位不同,選擇胃鏡(食管鏡)、十二指腸鏡、小腸鏡、膠囊內鏡、結腸鏡以明確病因及出血部位。
3.X線鋇劑檢查
僅適用于慢性出血且出血部位不明確;或急性大量出血已停止且病情穩定的患者的病因診斷。
4.血管造影
通過數字剪影技術,血管內注入造影劑觀察造影劑外溢的部位。
5.放射性核素顯像
近年應用放射性核素顯像檢查法來發現活動性出血的部位。其方法是靜脈注射99m锝膠體后作腹部掃描以探測標記物,從血管外溢的證據,可初步判定出血部位。
6.其他
根據原發疾病的需要,可以選擇CT、MRI、CT仿真小腸、結腸造影等協助診斷。
五 治療
根據原發疾病不同、出血量及速度不同,治療原則各異。
1.上消化道出血
2.中、下消化道出血
(1)對癥治療 慢性、小量出血主要是針對原發疾病(病因)治療。急性大量出血時應該臥床休息、禁食;密切觀察病情變化,保持靜脈通路并測定中心靜脈壓。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,避免嘔血時引起窒息。并針對原發疾病采取相應的治療。
(2)補充血容量 急性大量出血時,應迅速靜脈輸液,維持血容量,防止血壓下降;血紅蛋白低于6g/dl,收縮血壓低于12kPa(90mmHg)時,應考慮輸血。要避免輸血、輸液量過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腫或誘發再次出血。
(3) 內鏡治療 結腸鏡、小腸鏡下止血作用有限,不適用急性大出血,尤其對彌漫性腸道病變作用不大。具體方法有:氬離子凝固止血(APC)、電凝止血(包括單極或多極電 凝)、冷凍止血、熱探頭止血以及對出血病灶噴灑腎上腺素、凝血酶、立止血等藥物止血。對憩室所致的出血不宜采用APC、電凝等止血方法,以免導致腸穿孔。
(4) 微創介入治療 在選擇性血管造影顯示出血部位后,可經導管進行止血治療。大部分病例可達到止血目的,雖其中部分病例在住院期間會再次發生出血,但其間改善了病人的全身情 況,為擇期手術治療創造了良好條件。值得指出的是,腸道缺血性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,當屬禁忌。一般來說,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在動脈置管后不主張采用栓塞 止血方法,原因是栓塞近端血管容易引起腸管的缺血壞死,尤其是結腸。
(5)手術治療 在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不明確的情況下,不主張盲目行剖腹探查,若有下列情況時可考慮剖腹探查術:①活動性大出血并出現血流動力學不穩定,不允許做動脈造影 或其他檢查;② 上述檢查未發現出血部位,但出血仍在持續;③反復類似的嚴重出血。術中應全面仔細探查,必要時采用經肛門和(或)經腸造口導入術中內鏡檢查。由內鏡??漆t 生進行,手術醫生協助導引進鏡、并可轉動腸管,展平黏膜皺襞,使內鏡醫生獲得清晰視野,有利于發現小而隱蔽的出血病灶。同時,手術醫生通過內鏡透照,有時 亦可從漿膜面發現病灶。
一 概述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癥候群,可由多種疾病所致。消化道是指從食管到肛門的管道,包括食 管、胃、十二指腸、空腸、回腸、盲腸、結腸及直腸。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腸懸韌帶(Treitz韌帶,譯為屈氏韌帶)以上的食管、胃、十二指腸、上段空 腸以及胰管和膽管的出血。十二指腸懸韌帶以下的腸道出血統稱為下消化道出血。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,新名詞“中消化道”改變了對消化道的傳統分段概念的認 識。新定義以十二指腸乳頭、回盲瓣為標志,將消化道分為“上消化道”(十二指…
相關科室
山東省立醫院的消化內科成立于1962年,在國內綜合性醫院中較早的獨立設科,目前為山東省重點學科??剖易鹬厝瞬?,尊重知識,加強人才培養,形成自己的醫療特色和一支技術過硬的人才隊伍,良好的醫德是我們的學科靈魂,堅持以人為本,為廣大患者服務。塑造了“實干和開拓”的良好形象,形成了“團結、嚴謹、優質、創新”的文化氛圍。我科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展了內鏡檢查技術,八十年代開始應用纖維內鏡,九十年代開展電子內鏡,在國內同行中一直處于龍頭地位,為山東消化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。目前累計檢查和治療患者十幾萬人次,具有豐富的診療經驗和精湛的診療技術。我科目… [詳細]
相關醫生
版權所有:山東省立醫院
Copyrights ? 2020 sph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聯系電話:0531-87938911
ICP備案:魯ICP備11002409號